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非洲大蝸牛科 Achatinidae

台灣分布一屬二種,非洲大蝸牛是二戰時期引入台灣作為食用的生物,因為其繁殖力強且適應台灣的氣候環境,如今是熱帶至副熱帶地區的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每次產卵數可達50-200顆。然而他的卵在15度以上才能正常孵化,因此在台灣北部海拔200公尺、中南部1000公尺以上就極少見。且推測由於他耐旱又半樹棲的習性,經常在白天明顯處活動,在生態系完整的森林環境中被捕食的機率高,可記錄到原生的陸生渦蟲、昆蟲(擬食蝸步行蟲)、哺乳動物(食蟹獴)和鳥類(河烏)都會捕食。

虎紋非洲大蝸牛是一2012年才在台灣屏東被記錄到的外來物種,體型較非洲大蝸牛大,殼斑駁灰白,軟體呈土黃色偏橘色,可鑑別特徵為殼軸紫紅色。

推測是跟著進口的園藝植栽帶入的卵粒或幼體,在不到十年內隨人類活動快速擴散至台灣各地。因為比非洲大蝸牛耐冷,在台灣北部的冬季仍可活動和繁殖,有逐漸取代其原本族群的趨勢,但是在自然的山區森林環境數量仍稀少。

分類學更動:

  • 台灣的二種都應從Achatina屬移入Lissachatina屬
  • 原本的錐蝸牛科 Subulinidae放到非洲大蝸牛科 Achatinidae底下,成為錐蝸牛亞科 Opeatinae

 

非洲大蝸牛屬 Achatina

Achatina fulica/ Exotic 非洲大蝸牛/外來種
Achatina panthera/ Exotic 虎紋非洲大蝸牛/外來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對生物了解越多越激發更多的思考。這篇沒有什麼重點,大概記錄一下最近頭腦的靈光一閃。幾個重要的問題都會另寫一篇文章來深入討論。或許用個圖會比較好,但是我好懶惰。 1.某些山區的動物可以棲息在草原甚至都市,例如:梅花鹿、鼬獾、白鼻心。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