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白高腰蝸牛 Satsuma albida species complex 十七種之分布和外型區分

本文主要從地理和海拔分布以及外型來做介紹台灣十七種群的高腰蝸牛。
白高腰蝸牛複合種群是一群在台灣島上特有種化的樹棲性南亞蝸牛科(Camaenidae)栗蝸牛屬(Satsuma),共有十七個種群。

 
因為外型都很相似,早期依照外型分成一種三亞種,然而吳書平2008年所做的研究,依據地理親緣和更詳細的外型比較、生殖腺解剖可以分成三大地理種群。
 
 

東部群:南部、東部至北部,殼較高,軟體後頸有二條寬深色帶

淡綠高腰蝸牛(北部至東北部低海拔,新北三峽-花蓮三棧?)
淡黃高腰蝸牛(東部低海拔,宜蘭東澳?-台東利嘉)
太魯閣高腰蝸牛 (東北部低海拔,宜蘭東澳-花蓮太魯閣)
皮氏高腰蝸牛(東部低海拔,花蓮富里-台東東河)
鹿野氏高腰蝸牛(東部低海拔,台東綠島)
知本高腰蝸牛(東南部低海拔,台東知本-台東安朔?)
豔美高腰蝸牛(南部低海拔,屏東雙流-屏東墾丁)
金黃高腰蝸牛(南部低海拔,屏東枋山-屏東牡丹)
扈伯爾氏高腰蝸牛(西南部中海拔,屏東來義-屏東春日)

西部群:南部至中西部,殼較低,軟體無花紋

鳳凰高腰蝸牛(中西部低海拔,新竹北埔-嘉義太平)
關子嶺高腰蝸牛(西南部,嘉義太平-台南東山)
林氏高腰蝸牛(西南部中海拔,南投信義-嘉義阿里山)
奇異高腰蝸牛(西南部中海拔,高雄藤枝?)
白高腰蝸牛(西南部低海拔,高雄甲仙-台南東山?)
斯文豪氏高腰蝸牛(西南部低海拔,屏東三地門-屏東瑪家)
大武高腰蝸牛(西南部低海拔,屏東瑪家-屏東春日)
 

多型群:東南部、東部至西北部,殼較低,軟體無花紋

多型高腰蝸牛(東南部至西北部低中海拔,台東大武-新北坪林-苗栗泰安)
 
 
 
其中有幾個分布西南部到南部中海拔的物種當初只有一個模式產地,包含:林氏高腰蝸牛Satsuma lini(杉林溪)、奇異高腰蝸牛Satsuma insignis(藤枝)、扈伯爾氏高腰蝸牛Satsuma huberi(大漢山)。
目前透過許多網路紀錄的幫助,有幾個物種已經突破一個產地,例如:扈伯爾氏高腰蝸牛新紀錄在來義衣丁山,海拔超過二千公尺,是目前高腰蝸牛的最高紀錄。林氏高腰蝸牛已廣泛記錄在濁水溪至荖濃溪,包含:嘉義阿里山、南投鹿谷、南投竹山、南投東埔、南投西巒大山,海拔最高接近2000公尺。
筆者搜尋過濁水溪上游更北邊支流的中橫清境和奧萬大一帶殘存的中海拔原始闊葉林並沒有尋獲,寄望有人在攀登丹大林道至萬大溪一帶的中級山或百岳,如果不幸摸黑下山的時候,可以順便注意到這些美麗的白色精靈。
 
 

鳳凰高腰蝸牛與關子嶺高腰蝸牛互為姐妹種,二物種以清水溪為界。 

因此從地理分布就可以簡單區分物種。但在清水溪南岸的太平也有紀錄到一個鳳凰高腰蝸牛族群。

也因此分布濁水溪到荖濃溪的林氏高腰蝸牛就橫跨在鳳凰高腰蝸牛和關子嶺高腰蝸牛的上方中海拔,二種海拔分布不會重疊。林氏高腰蝸牛最低分布溪頭1450公尺;鳳凰高腰蝸牛最高分布在南投溪頭1200公尺;關子嶺高腰蝸牛最高分布在嘉義茶山1350公尺。

 

奇異高腰蝸牛與林氏高腰蝸牛互為姐妹種,大約以荖濃溪為界

二種有紀錄的花紋形式類似,二種海拔分布都在1400至2000的中海拔闊葉林。奇異高腰蝸牛目前僅在藤枝一帶記錄到,唯西南部許多林道已經柔腸寸斷,蝸牛的調查又需要在夜間進行,如果沒有道路通行的深山就很難踏查,只能依靠山友偶然發現的死殼紀錄再前往調查。

荖濃溪低海拔的六龜、甲仙地區分布的是白高腰蝸牛(Satsuma albida),海拔最高記錄到1100公尺。但依照鄰近嘉義茶山的關子嶺高腰蝸牛可分布至1350,此區應該只是缺少深山的調查。更南邊的北大武山只有在1200公尺紀錄到大武高腰蝸牛,因此這以北都還需要調查。包含阿里山以南的山區都值得調查林氏高腰蝸牛和奇異高腰蝸牛的分布。北大武山至衣丁山則可以繼續調查扈伯爾氏高腰蝸牛的下落。

其中的小鬼湖林道難以踏查,但阿禮部落後方的井步山在櫻花季第二紅門開放之時可以一探究竟,這也是親民的半日遊路線。沙溪林道至海拔800公尺以上已經損毀難行,可以越野自行車一日或登山過夜。藤枝附近相同山系的南橫、鳳岡林道則應該都有。

 

接著來介紹另一種中海拔也會出現的多型高腰蝸牛(Satsuma polymorpha)

他的地理分布範圍很廣,海拔分布也是,從海拔200到1900公尺的潮濕闊葉林都有機會發現。他雖然已經記錄到許多花紋類型,但多數的花紋類型實際上僅限於花東的族群,宜蘭到苗栗的族群其花色的種類很少,如以下的殼底面子黑色或紅色線圈、臍孔和殼頂為藍紫色或不明顯的淡紅色圓點四大類及其組合。在大漢溪以南的才有底面線圈,大漢溪以北只有殼頂臍孔圓點。大漢溪流域則二種個體都有,或者是二種的組合,如小圖1、3。
 

多型高腰蝸牛與鳳凰高腰蝸牛在竹苗地區地理共域

雖然竹苗地區地理共域的鳳凰高腰蝸牛也具有許多色型,但是它沒紀錄過底面有線圈的花紋形式,所以只要發現3,4這種個體就可以立即判斷是多型高腰蝸牛。但如果是1,2這種臍孔殼頂有圓點的或純白色的個體,就要依靠經驗從殼形、色澤、海拔地點等資訊去判斷。
 
鳳凰高腰蝸牛的殼面在較低光源的照射下呈偏黃綠色的霧面質感,如圖5;而它的殼底面會較膨脹,如圖5,6,相對於多型高腰蝸牛的圖3。海拔的部分,苗栗地區的多型高腰蝸牛海拔通常在1000公尺以上,鳳凰高腰蝸牛則在900公尺以下。除了迎東北季風的南庄風美溪、新竹北埔的海拔分布較低。目前在汶水溪以南,筆者記錄到的都是鳳凰高腰蝸牛。跑了二趟司馬限林道及沿線都尚未記錄到,南岸的洗水山、鳥嘴山是否有族群則要爬山才能確認。
 
 
多型高腰蝸牛北部族群的色型。
鳳凰高腰蝸牛的各類色型。

多型高腰蝸牛在北部至東南部會跟東部群高腰蝸牛地理共域 

可以很容易地從軟體背部深色帶、殼形高矮、海拔高度等來區分。東部高腰蝸牛群除了綠島的鹿野氏高腰蝸牛,軟體後頸都有寬深色帶。殼高寬比1.1的是多型高腰蝸牛,1.5~1.8的是東部高腰蝸牛群。多型高腰蝸牛分布海拔200-1850,東部高腰蝸牛除扈伯爾氏高腰蝸牛,其他通常分布在海拔900以下。即使二種有相遇,但數量皆多的情況並不常見。扈伯爾氏高腰蝸牛跟多型高腰蝸牛在大漢山的二側相鄰但沒有相遇。

北部地區筆者調查地較詳細,多型高腰蝸牛最北在北宜公路北側山頭有到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山系都有族群。這些地方受到東北季風的正面吹襲,每年從十月到隔年四月都是濕冷的雨季。大屯山的環境也很適合,但它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考慮大屯火山不時噴個二下剃光頭髮)跨越台北盆地。

海拔500以下的族群通常位於內陸山谷,這裡夜晚或雨後會有來自高山的冷風,白天也不至於太熱,平均濕度也較高。

不過有幾筆奇怪的網路紀錄在海拔1600-1800深山長得很像扈伯爾氏高腰蝸牛還有待確認。包含:知本林道、瓦拉米、清水山。目前筆者和其他調查者的記錄,在中央山脈東側海拔1000以上各林道和橫貫公路,找到的都是多型高腰蝸牛。

 

其他西部群和東部群物種的外型比較

恆春半島的金黃高腰蝸牛和豔美高腰蝸牛

豔美高腰蝸牛殼較寬,也是唯一一種高腰蝸牛殼面會透出軟體的黑色花紋;金黃高腰蝸牛則殼較高。二種在地理分布上也不同,僅在南迴沿線有共域。另外有觀察到繁殖季不同,豔美高腰蝸牛大約晚二個月,如下圖皆是在春季拍攝的結果,金黃高腰蝸牛多數已經到成體,豔美高腰蝸牛還是大的亞成體,海拔高低的差異不大。
 

 

其他西部群和東部群的種類因為調查照片較少,之後再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對生物了解越多越激發更多的思考。這篇沒有什麼重點,大概記錄一下最近頭腦的靈光一閃。幾個重要的問題都會另寫一篇文章來深入討論。或許用個圖會比較好,但是我好懶惰。 1.某些山區的動物可以棲息在草原甚至都市,例如:梅花鹿、鼬獾、白鼻心。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