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生態領域的研究所升學指南

生態領域和環教相關科系的研究所: 

研究所通常都有對應的大學部,有相同的授課老師。研究所的領域更專精分化,有些在招生時會分成不同組別,如:台大森林、師大生科、中興生科;有些分成多個系所,如:台大生科有一系五所、清華生科。分組別的系所考試名額較少,有時候因為當年報考的人較多反而難錄取;分好幾個系所的備取到快開學也會上。

(如有遺漏請補充謝謝)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森林所(含環教)、昆蟲所;生科院/生科所(部分老師)、生態演化所、魚科所;理學院/海洋所(部分老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生資所(部分師資:曾賢晴)、分子與細胞所(部分師資:李家維、郭立園、黃禎祥、焦傳金)

成功大學:生科所(生態學組)

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生科所(生態組)、環教所

中山大學:理學院/生科所、海洋科學學院/海科所、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生物資源組)、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所

中興大學:農學院/森林所(林學組)、昆蟲所;生科院/生科所

嘉義大學:農學院/森林所、生命科學院/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水生生物科學系研究所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獸醫學院/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森林暨自然資源所、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研究所

文化大學:有森林系無研究所、有生科系無研究所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海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台東大學:理學院/生科所

台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班

東海大學:理學院/生科所(生態組)、生態產業學程

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學院/生態人文學系

台中教育大學:理學院/環教所

臺北市立大學:理學院/地生系、環教所

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生科所、教育學院/教育所

澎湖科技大學:海洋資源暨工程學院/水產養殖所

 

進階版

共同指導教授

中研院、科博館、林試所、農試所、特生中心、跨校、退休教授

通常是給大學專題就跟他做的老師,再去媒合適合的研究所。通常決定繼續請他指導,就可以請他給建議。(同個圈子也會冤家路窄)即使沒有要找他指導,通常也可以推薦過去。有跟大大的專題經驗對推甄很有幫助,認識很多地方大學的推上台大、師大、陽明等。

另外像台大生科院、台師大生科系有中研院合聘教授,應該是首選。不過能接受共同指導的通常也僅限台清交成,中字輩和地方大學會擔心學生兩邊都沒有得到指導,或者希望學生按照老師的領域或計畫才能夠順利二年畢業。

 

研究所選擇指南

建議1:先選領域和指導老師再選科系學校

一般路徑:校網/學術單位(教學單位)/系所網站/師資

優點:可快速知道師資領域、開課

缺點:退休老師可能不開課、不收學生,資料未更新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建議2:先連絡老師確認是否收學生再準備報考研究所

先查詢碩博士論文網對教授有初步認知後,可以直接打去所辦詢問、寫信直接問教授(一週沒回信可能漏信請再寄一次,也請用學校信箱寄比較正式才會鳥你)、詢問認識的學長姐。

問過一輪有口袋名單後,再想方設法找到當年度畢業或正在就讀的學生、助理。因為未來你就是這個腳色地位。但是約教授聊如果是比較老的教授通常也沒空理你,就會直接找在場的學生跟你聊。在老師上課或演講的時候去當面約也可以。

有些科系在上學期有座談會或五月會有成果發表,有興趣可以參加。資訊通常在粉專會比系網流通。(因為學校行政人員縮編,現在有些系辦人員是學生打工在做,無論是能力或不想花額外工作時間處理,都可能導致資訊落差。演講資訊更是不關他們的事,請多發摟粉專或要到演講課的課表。)

建議3:學校的資源

選完老師之後再來選學校。如果沒有特定偏好,也不可能一次報考五間,準備上會來不及。因此也可以參考各校的資源條件。

 例如:台大除了屬於綜合大學可以上到額外有興趣的課程,生科院、農學院、理學院有許多共同科目或相關專業科目;台大、台師大、台科大有三校聯合選課,讓你不會衝堂或者可以貨比三家;常常會辦學術型演講和研討會,北部的活動通常辦在台大,北中南有的活動通常台北會有一場。

中字輩和地方大學的研究所偏向實務應用,因此乖乖待在研究室學習和做實驗,二年準時畢業也很好啦。如果要考林業公務員,中興森林和嘉大森林都是你最好的補習班。嘉大生資和屏科大森林對於往生態顧問公司的準備有利。(但是本科系其實也不需要特別準備)。

近期各系所也開始注重產學應用,除了有演講課,學校也會開設付費的證照班。在校生上課通常都有折扣。我認為如果研究所很難二年畢業的話,多個半年到一年去嘗試體驗也很好。

本科以外推薦學習的課程或證照班:

語言課程、程式語言、樹藝師、潛水證、空拍機、環教證(六學分核心課程)、急救課程、投資理財,等。


碩士不同於大學,主要依照系所訂定的修課內容為畢業門檻;碩士班相對的修課門檻很低,在台灣主要的畢業條件是要完成一本專題論文,因此掌握生殺大權的就在指導教授手上(例外,備註1)。除非想換指導老師,不然從碩一進去到畢業的生活,都跟指導教授息息相關。而碩士班通常都需要負擔研究室的公差,或多或少都有給錢,因此常常會聽到學長姐稱指導老師為老闆。

註:例外如大學讀的是非本科系、師大環教所,課程無法抵修。或者有特定的畢業條件,如:台大生科院需要擔任一學期實驗助教。

其實選擇指導教授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有的教授管很嚴,因為有領錢甚至要每天打卡上下班;有的教授希望學生能如期畢業,追著學生的每週進度跑,也不希望修太多額外的課程;有的教授在校內校外當官,要找教授討論進度都要二週後才排的到,要畢業當然就不只二年;有些年輕助理教授需要衝發表,會希望題目符合自身領域或正在進行的研究;有些老師接了很多計畫,主要交給學生負責,雖然能獲得較高的薪水和工作經驗,但是如果跟自身研究主題差距太大(通常會用到一小部分數據),畢業就遙遙無期;研究成果要發表,好的會給半年助理薪水。這邊推薦二個網站可以查詢指導教授的近況: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簡稱:碩博士論文網)收納了全國大專院校的碩博士論文,也是下載學長姐論文做為參考文獻的好地方。(例如這篇新聞教你如何下載小英總統的博士論文 )

但他的功能遠不只如此,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他可以間接用來查詢某位教授的指導學生狀況。例如:

十年內有幾位學生畢業於他的門下,畢業好難老師好嚴格?論文主題都是什麼?近三年沒有畢業生,可能預告老師即將退休不收學生。

 

如果主題是分頭進行不同內容,就可能來自一項科技部計畫;如果研究材料只是換個物種或樣區,換湯不換藥,就可能是指導教授本身的專長領域。選擇這類型的指導教授通常能順利在二年內畢業,因為有比較多學長姐的參考資料或技術指導。

如果學生研究主題五花八門,代表這位教授比較自由,但是自由不代表有能力指導,學生要考慮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共同指導,或者本身已經有技術只是延續大學專題研究。都沒有資源和能力的話,就需要更主動學習或設停損點。主動學習可以看是否有博班學長或計畫助理,甚至已畢業但是還在研究單位的學長姐可以技術指導,更甚者有人倒回去找大學專題的研究室尋求技術支持。有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利用修課學到的技術,或者與熱心的老師討論研究題目。有些科目不一定要在本所修,可以找外系合適自己的老師,甚至跨校選課。例如:生物統計、統計分析與程式語言、地理資訊系統、XX生態學等。我個人也曾因為上課內容與研究題目不符合又太花時間,期中停修了幾門課。

設停損點指的是當發現畢業遙遙無期時,考慮是否換指導老師或換題目或者休學。通常建議五六月放榜找好指導教授就可以開始跟meeting(推甄者可以更早加研究室,甚至提早入學),從學長姐的進度報告或者跟實驗(野外調查),發想未來自己的研究題目。

9月開學前是一個適合提分手的時機,因為到期中考前要送指導教授同意書到所辦公室。再來是經過一學期的朝夕相處,到學期末時提出。如果到一年後才決定分手,就要準備讀2.5年到3年才能畢業。這裡的分手可以是指導教授或換題目。分手也會遇到恐怖情人或從屬關係,就如同換公司不能找他的子公司或關係企業。例如:系上比較大咖的資深教授,就不適合跳去同系所他的學生門下。也有的時候是二個教授是死對頭。但通常換指導教授是學生個人問題居多,最後沒有老師要收就由所長接收。但所長通常很忙,可能又要去找一個外校的指導教授。) 教授的作風、指導能力、或個性也請先打聽好是否能接受,或者不要當有給錢的學生助理或課程助教。

休學則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儘管現在我們這種工作難找的研究所休學率或報到率持續下降。休學率、註冊率等請參考 教育部公開資訊平臺

休學通常發生在二個時間點,一種是一開學就提休學,可能有其他更重要或優先的人生規劃如:當兵、出國、有找到好工作、協槓青年的副業轉正、繼承家業等;第二種是一年過去了,報了幾次paper題目還沒確定下來開始做實驗收數據,超過二年畢業是一定的,這時候會開始懷疑人生自己是否有學術能力。

同理,現在有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先工作有需要再來讀研究所。因為現在網路資訊發達、物價持續上漲但是薪資水平下降到20年前、研究職缺飽和(註、研究所學歷貶值(註等大環境原因,都讓許多非應用科系的年輕人對於未來需要更審慎評估。記得在我畢業之際跟一位剛從美國回台任教的助理教授聊職涯發展,他不諱言的說:台灣的高教取得太廉價,許多學生不懂得珍惜。在相對低廉的學費、研究所升學機會(生態領域的本科系學生),並未多加思考自己其實也投入了時間這項珍貴的成本,以及學校潛在的資源。

註:

詳細內容請看職涯探索這篇。

以我身邊認識先工作再讀研究所的幾個例子:

1.存錢讀研究所,同時也不確定是否想讀。

2.準備半年或一年後申請出國讀書,進到研究型研究室當助理,學實驗技術或有發表成果。(這二年因為疫情影響,研究所報名人數大增也變難考。)

3.先當教授助理一年存學費。(大學畢業的計畫助理薪水約35K)

4.上岸的老師或公務員提高學歷可以加薪。(通常會讀比較簡單畢業的校系,但也有人因為興趣挑戰自己)

5.讀錯系所的重考期間先工作。

6.七月考完公職後,想衝隔年的公職考試。(通常是邊讀邊考,考上先休學)

7.家裡有變故,需要人照顧或想陪伴家人最後的時光。


補充資料:

研究所賺錢的方法

很多人到研究所就不靠家裡供應,因此要想辦法賺錢。除了前面先工作存錢的例子,以下列出幾種賺錢的方法。

1.先工作存錢再來讀研究所。好處如上述,更確定自己想要這個學經歷。

2.首推兼家教。通常不建議超過3份家教,畢業當學期則建議減少至1份或0。當家教一週的時間就會被綁死,有些還要考前加課。通常畢業前還繼續上的都是學生也要面對大考,希望不要換老師。但如果學校位處偏遠沒有客源,就要看家鄉是否有需求,但也變成需要每週回家。

3. 擔任課程助教(實驗助教)。通常在研究室就要幫指導老師的實驗課助教。也有像台大生科院是必修一學期。通常第一學期適應和備課比較累,後面再當就是駕輕就熟。

4.系辦或學校行政單位工讀生。前面提到現在人力縮編,很多系辦都是學生在頂。通常工作輕鬆,每週來幾天打掃環境、跑處室、進階的會要負責核對學生出入學、各項申請資格的資料手續。 

5.申請校內外獎學金。現在幾乎沒有研究所是前三名考上會有獎學金。轉而是申請各校內外、宗親會獎學金。有些金額較高的會規定班排而且有排他性,其他金額小的通常只規定各科80分以上就可申請。不要小看這些幾千元獎學金的積少成多。

6.申請計畫。科技部對於大專生計畫有一個獎學金,而且題材比較不設限。通常老師會全額給學生,等於自己吸收掉實驗成本。其他的就是擔任學生助理,最高12K,有時幫忙研究室公差,看老師想給多少。2K不嫌少,12K不嫌多。只是通常薪水越多要花越多研究所額外的時間。也有老師給這筆錢包含了出差開會的雜資。例如要求研討會前一晚要到當地,下課趕時間只好搭高鐵,但又只補貼旅館不補交通、吃飯費用。

7.各類競賽活動。生態領域比較少,通常是參與學術發表會的獎金,通常有發paper,系上或學校也會給獎金。但這跟做研究投入的時間金錢相比,就是研究室請客的幾千塊零用錢啦。

8.指導老師。通常來自6.,但是領錢研究生的權責通常不會太清楚,也可能這學期比較忙或比較有錢就多請幾個助理。有些做個人研究會給交通費和材料費,有些則沒有。當義工或廉價勞工也是常有的是,就請事前探聽好,以及看自己是否能接受囉。

 


結尾:

我也當過厭世懷疑人生的菸酒生,才有這麼多跟人亂聊取暖獲得的經驗值,雖然最後沒有打算繼續往研究領域發展,但我最後還是堅持把一個全世界都很少人碰的蝸牛生態題目探索過了,並且立志把蝸牛知識帶給更多人。

如果想看老師方的方想,可以發摟顏聖紘老師的臉書動態(極厭世)。

會想做這篇分享也是因為看了許多文章和老師方面的分享都覺得對學生來說很遙遠,但很多東西只要讀過研究所的就有共鳴,因此篇幅寫比較長一點把細節交代清楚。一些個人歷程不方便在上面說明清楚,如果您有想討論或補充的請私訊~~~感謝大家花時間讀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對生物了解越多越激發更多的思考。這篇沒有什麼重點,大概記錄一下最近頭腦的靈光一閃。幾個重要的問題都會另寫一篇文章來深入討論。或許用個圖會比較好,但是我好懶惰。 1.某些山區的動物可以棲息在草原甚至都市,例如:梅花鹿、鼬獾、白鼻心。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