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台灣的蝸牛碩博士論文有哪些?

 台灣蝸牛相關的碩博士論文(累積至2017年共16)

資料來源: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www.airitilibrary.com/ 



台灣的蝸牛相關研究雖然文獻量不多,但是已經將台灣常見且容易辨識的中大型蝸牛、蛞蝓做好大部分的分類處理,剩下是大小種觀的認定問題。
論文的領域以分類為主,因為要先做好基礎研究才能討論其他生態演化等議題。而且蝸牛這些地棲的小型無脊椎動物很容易在小區域就產生地理隔離,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室。再多還可以探討八重山群島的近緣種。有三篇在探討生物相(熊大維,2008)、(郭丁溫,2009)、(藍瑞倩,2016)。其他幾篇生態行為的是鈍頭蛇的食性研究,(蘇合成,2004)、(蔡欣吟,2007)、(林家蔚,2009) ,只有一篇是蝸牛本身的行為,是在探討蝸牛痕跡追蹤(梁師瑀,2015)
之前寫過一篇蝸牛相關研究的中小學科展,共有61篇,大家應該都有疑問,為何蝸牛研究到了高等教育就不容易變成研究題材?一方面中小學科展是以觀察為主(充滿非洲大蝸牛),另一方面台灣的蝸牛是二十年來才開始做比較完整的生物調查、分類研究,所以生態行為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較少。目前分類還有滿多島內分化的類群尚待釐清、也有東亞廣佈的屬下層級(都做好就可以嘗試處理屬的層級,科的層級因為涉及其他國家的基礎分類研究尚不完備無法整合),想做族群遺傳也非常有發展空間。行為、生理、演化還需要建立生活史和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目前很多中大型(>10mm)的蝸牛都養得起來也有繁殖紀錄,這部分適合科展來發揮。演化的題材比較深,但是隨著前面的基礎相信不久後也會有人挑戰。反正國際上蝸牛的文獻不多而且物種特性和生態環境都有差?

藍瑞倩(2016)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蝸牛物種調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盧秀琴指導。
梁師瑀(2015)。陸生蝸牛的痕跡追隨行為。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學文指導。
陳玟錞(2015)。膨腹煙管蝸的親緣地理學。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黃重期指導。
黃致維(2014) 臺灣大臍蝸牛與其近緣種的種化歷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論文。巫文隆、林思民指導。
陳芊蓉(2012)班卡拉蝸牛(腹足綱:南亞蝸牛科)的親緣地理學。私立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碩士論文。賴伯琦、黃重期指導。
蔡奇立(2011)。臺灣產陸生柄眼目蛞蝓之系統分類與親緣關係。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所博士論文。高孝偉指導。
郭丁溫(2009)。高雄市北柴山蝸牛物種多樣性與環境因子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梁世雄指導。
林家蔚(2009)。臺灣鈍頭蛇對陸生軟體動物黏液的追蹤行為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杜銘章指導。
王彥傑(2008)東亞球蝸牛屬陸貝之系統學與生物地理學。私立大葉大學分子生物科技學系碩士論文。黃重期、陳小玲指導。
熊大維(2008)。宜蘭地區陸貝的空間分布模式。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丁宗蘇、巫文隆指導。
李彥錚(2007)大山蝸牛屬及台灣山蝸牛屬之種化事件與山蝸牛科之系統發育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呂光洋、巫文隆指導。
蔡欣吟(2007)。台灣鈍頭蛇之食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杜銘章指導。
吳書平(2006)臺灣地區樹棲性南亞蝸牛科白高腰蝸牛群系統分類與親緣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林曜松指導。
蘇合成(2004)。台灣鈍頭蛇(Pareasformosensis)對食物氣味之偏好及追蹤蛞蝓黏液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杜銘章指導。
謝伯娟(1997)應用外表形態與粒線體DNA探討臺灣產煙管蝸牛科陸蝸之親緣關係。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系碩士論文。林曜松、巫文隆指導。
黃重期(1994)以粒線體核酸分析南亞蝸牛屬親緣關係。國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學文指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生物地理分佈圖表示方法的10個思考雜談 對生物了解越多越激發更多的思考。這篇沒有什麼重點,大概記錄一下最近頭腦的靈光一閃。幾個重要的問題都會另寫一篇文章來深入討論。或許用個圖會比較好,但是我好懶惰。 1.某些山區的動物可以棲息在草原甚至都市,例如:梅花鹿、鼬獾、白鼻心。梅花鹿...